【文档说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2(ASA)》教学设计4-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docx,共(5)页,49.16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ASA)》教学设计使用教材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三角形全等“角边角(ASA)”的判定方法.2.能运用“角边角”的判定方法进行三角形全等
的判定.【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画图、实验理解和掌握“角边角”的判定方法.2.通过“角边角”的判定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识图和作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全等三角形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角边角”的判定方法.【难点】三角形全等“角边角”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1个方法,同学们还记得它的内容吗?【在黑板展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生:记得.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师:很好!除了这个方法,我们还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这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先看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纸片取下,“无意中”将一张纸片撕坏】不好!老师刚才不小心,将三角形纸片撕坏了一个角,成了一大一小两个部分,影响上课了
。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制作一张和原来完全一样的纸片吗?用只有一个角的小纸片能做到吗?用含有两个角的大纸片呢?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师:请同学们任意作一个△ABC,然后作一个△A'B'C',使∠B'=∠B,B'C
'=BC,∠C'=∠C.-2-【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作法】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引导.【给出教材中的作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作图,边操作边讲解:(1)作线段B'C'=BC;(2)在B'C'的同侧,分别以B'、C'为顶点作∠MB'C'=∠B,∠N
C'B'=∠C,B'M与C'N交于点A',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图后得到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能完全重合吗?生:【把作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得出结论】△A'B'C'
和△ABC完全重合.师:完全重合说明了这样作出的△A'B'C'和△ABC是全等的.师生共同得到结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第2个方法: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教师多媒体出示:【例
3】已知:如图,∠1=∠2,∠3=∠4.求证:DB=CB.师: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我提问.学生交流讨论.师:DB和CB在哪两个三角形中?生:DB在△ADB中,CB在△ACB中.师:要证DB=CB,应证出什么?生:先证△ADB≌△ACB.师:怎样证呢?有哪些相等的条件?用什么判
定方法?生甲:∠1和∠2相等是已知的.生乙:AB=AB是公共边.生丙:∠3和∠4相等,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到∠ABD=∠ABC.师:大家分析得很好.教师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证明:∵∠
ABD与∠3互为邻补角,∠ABC与∠4互为邻补角(已知),又∵∠3=∠4,(已知)∴∠ABD=∠ABC.(等角的补角相等)在△ADB和△ACB中,∠1=∠2,(已知)∵AB=AB,(公共边)∠ABD=∠A
BC,(已证)∴△ADB≌△ACB.(ASA)∴DB=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四、共同分析,巩固练习【练习1】已知:如图,∠1=∠2,∠ABC=∠DCB.求证:△ABC≌△DCB.-3-【分析】引导学生画出2个分离图形△ABC和△DCB,
将已知条件里2组相等的角分别用不同的弧线标注.及时带领学生再次回顾: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第2个方法的内容是什么?生: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第2个方法是“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师:要证明2个三角形全等,已经具备了几个条件,是“边”方面的还是“角
”方面的?生:已经知道了2组角相等.师:还少什么条件?生:还少1组边相等.师:在什么位置,在每个三角形中是哪一条边?生:是2组等角的“夹边..”,在△ABC中是BC,在△DCB中也是BC.师:这2条边是什么关系?生:是公
共边BC.师:这2条边相等吗,是怎么对应的?生:公共边当然相等,对应关系“BC=CB..”.师:很好!这2个三角形是通过翻转重合的,所以BC的对应边是CB,请同学们注意这一点.证明:在△ABC和△ACB中,∠2=∠1,(已知)∵BC=CB,(公共边)∠ABC=∠DCB
,(已证)∴△ADB≌△ACB.(ASA)【练习2】已知:如图,∠BAD=∠CAD,AD⊥BC,点D为垂足.求证:△ABD≌△ACD.【分析】引导学生画出2个分离图形△ABD和△ACD,将已知条件里1组相等的角用弧线标注,由垂直得到的2个直角在原图中已经标注,这2个直角相等学生易于理解.师
:要证明2个三角形全等,已经具备了几个条件,是边方面的还是角方面的?生:已经知道了2组角相等.一组是∠BAD=∠CAD,另一组是∠ADB=∠ADC.师:∠BAD=∠CAD是已知的,∠ADB=∠ADC是
怎么得到的?BDDAACABCDABC2BCD1ABCD12-4-生:是由AD⊥BC得到的.师:这个要先证明出来.那么根据“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还少什么条件?生:还少1组夹边相等,也就是AD,还是公共边.师:这2条边是怎么对应的?生:AD=AD.师:很好!这2个
三角形是沿AD折叠重合的,所以AD的对应边还是AD.证明:∵AD⊥BC,(已知)∴∠ADB=∠ADC,(垂直的定义)在△ABC和△ACB中,∠BAD=∠CAD,(已知)∵AD=AD,(公共边)∠ADB=∠ADC,(已证)∴△ABD≌△ACD.(ASA)五、一课一结,理
清思路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师: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设计思路: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归宿.】六、布置作业,延伸新知1.教材P.112习题14.2:第5、7题;2.《同步练习》P.75基础练习14.2(二):第1-9题.【设计
思路: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5-板书设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2种方法: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角边角”或“ASA”例3.学生练习1课题: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复习(利用三角形纸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1种方法:两
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边角边”或“SAS”已知:△ABC.求作:△A'B'C',使∠B'=∠B,B'C'=BC,∠C'=∠C.学生练习2作业:“班班通”电脑屏幕(PPT课件展示)教学反思在学生具备了
“边角边”基本事实的探究经历的基础上,本课“角边角”基本事实的探究活动就能很顺利地展开.教学意图是:根据要求能唯一地作出一个三角形,能够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个三角形纸片动手操作和一个作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比较,发现它们是重合的,得到“角边
角”的判定方法,加深他们对这个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印象.ABCDBABC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