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5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doc,共(5)页,3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2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5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导学案1教学目标:(1)、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2)、掌握“边角边”判定,会运用“边角边”判定解决问题。(3)、在“边角边”判定的探索与应用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转化等思想方法,
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培养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边角边定理”并用此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2)教学难点:探索“边角边定理”,定理中“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并运用这个方法
证明三角形全等及解决实际问题3、学法指导:先看课本P76-78,再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要求,导学案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思考、探索、交流、归纳等活动,得出结论,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4、教学手段采用实物投影仪、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学具:剪刀、纸片、直尺。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时间5分钟)1、什么叫全等图形?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二、合作学习(时间10分钟)活动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问题1:两边及夹角分别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师生活动:画图验证两边及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演示:(1)如图△ABC和△DEF中,AB=DE=3㎝,∠B=∠E=30度,BC=EF=5㎝则它们完全重合吗?即△ABC
≌△DEF?(2)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1B1C1,使A1B1=AB,∠B1=∠B,B1C1=BC。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1B1C1,重复上述过程,你又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作
图、剪图、演示、比较,得到如下基本事实:结论:————————————————————————————————————————————————————————————————————————————————————————————————————————————师生活动:教师
引导学生剖析“边角边”的题设和结论,规范符号语言的书写,阐释“边角边”的作用。三、合作探究(时间10分钟)活动二:三角形全等的简单学习应用。例1:已知:AB=CB,∠ABD=∠CBD△ABD和△CBD全等吗?证明: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讲例之中,领悟“SAS”证明三角形的方
法,学会分析推理和规范书写。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OA=OC,OB=OD,说明△AOB≌△COD的理由。2:课本P78(2)提示: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已有2个条件,一是—————————————————————,二是OB=OD,还能再找一个
条件吗?可以小组交流后再完成。课堂小结:谈谈您对这节课的体会:四、当堂检测设计1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试说明△ABD≌△ACD.【设计意图】考察学生运用(SAS)判定方法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2如图,AC=BD,∠CAB=∠DBA,你能判断BC=AD吗?
说明理由。【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SAS)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