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3 实数》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doc,共(4)页,1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1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无理数(第2课时)一、教学任务分析《无理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湘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三章《实数》的第一节内容,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含义,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内容是建立无理数的基本概念,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结合实际判别有理
数和无理数,体会到无理数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设计必要的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且对今后学习数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是:1.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3.能够将常见的、简单的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4.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
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生活中的困惑:为了支持新晃高铁火车站的建设,小婷家两个均为100平米的门面被拆除,根据政府“以面换面”的拆迁补偿政策,小婷家得到了一个200平米的正方形大门面。开张那天需铺一整
块红地毯,爸爸要小婷到商城购买,但小婷不知道应该买边长为多少米的正方形红地毯,你能帮帮她吗?建模:把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活动:学生分组操作并展示成果,几何画板演示。活动与探究:1.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内容:以小组
讨论的形式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进行估计。请看图,判断下面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边长a的取值范围大致是多少?如何估算的?是否存在一个小数的平方等于2?说说你的理由.边长a面积s1<a<21<s<
41.4<a<1.51.96<s<2.251.41<a<1.421.9881<s<2.01641.414<a<1.4151.999396<s<2.0022251.4142<a<1.41431.99996164<s<2.00024449归纳总结:a是介于1和2之间的一个数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则a一定不是有理数.如果写成小数形式,它们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逐渐地缩小范围,借助计算器探索出a=1.41421356„,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学生感受到无理数确实是无限不循环的,为后续定义无理数打下
基础。2.探索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1.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整数(如1,0,2,3,„)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有理数分数(如31,52,119,0.5,„)分组活动:同桌左边的同学举出任意五个分
数(分子、分母为整数,分母不为零),右边的同学将此分数化成小数。两人讨论并总结出这五个数的共同特点。议一议:分数化成小数,最终此小数的形式有哪几种情况?探究结论: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即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结论:有
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再看看上面的a=1.41421356„有没有上述特点,它有什么不同特点!总结:无限且不循环又如圆周率,0.020020002„等,是常见的无理数。强调:像0.585885888588885
„,1.41421356„,-2.2360679„等这些数的小数位数都是无限的,并且不是循环的,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圆周率=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故是无理数).目的: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得出无理数的概念.效果:通过师生
互动的教学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又感受到无理数存在的必然性,建立了无理数的概念.知识运用与巩固例题与练习:砸金蛋游戏。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有限小数是有理数;()(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
无限小数;()(4)有理数是有限数.()例2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A)面积为25的正方形;(B)面积为254的正方形;(C)面积为8的正方形;(D)面积为1.44的正方形.强调: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
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qp形式(q≠0,p,q为整数且互质),而无理数则不能。目的:通过例题的讲解、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无理数、有理数的概念、区别,感受数的分类。效果:通过学生练习,更加明确了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巩固了对概念的理解。知识拓展:问题:所有的无理数都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2、3、π学生先思考、讨论,老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加深印象。结论:所有的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轴是有理数和无理数共同的家园!课堂小结:内容: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无理数远在
天边,近在眼前!2.你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的?3.请把已学过的数怎样分类?它们都能在数轴上表示吗?怎样表示可要认真思考哦!目的:让学生学会及时对知识点、数学方法进行总结,并整理成经验,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归纳总结能力.效果: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布置作业:自己在网上搜索有关无理数的有关知识。三、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寻找正方形边长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估计、探索、讨论等途径,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得到无理数
的概念;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和班级,这一探索过程所需时间较长,会影响后面环节的进行,但感知过程是学生理解无理数这一抽象概念所必需的,所以绝对不能淡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复杂知识体系化。同时引
导学生回顾旧知、探索新知,形成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的思想,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一些同学还不很到位,只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