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3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3-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doc,共(4)页,9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1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备课内容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1、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经历折纸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能够探索、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
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三主三步教学过程预设(三主三步)生成情景引入:建筑工人在检测建筑物横梁是否水平时,常用一
种简易的三角形测平架,如图所示,AB=AC,D是BC的中点,过D点用细线挂一条铅垂线,当铅垂线经过点A时,则可判定横梁BC是水平的,为什么?教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新课内容:等腰三角形(板书课题)复习回顾: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另一条边叫做,两腰所夹的角叫做,底
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学生口答,教师总结归纳.一、自主设疑:1.关于等腰三角形你最想知道什么?2.学生设疑,提出问题。师:本节课我们重点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预设(三主三步)生成ABCD二、探究释疑:1.小组活动:
利用你们手中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1)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折出它的对称轴,(2)观察一下,你发现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吗?2.组内讨论交流汇总,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3.探究成果展示:逐个展示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老师
适时点拨,板书关键词句。4总结归纳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
等角”);引导学生几何语言表述等腰三角形性质2和性质35动脑筋:思考1)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2)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例题展示例2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且AD=AE.求证:BD=CE方法总结:1借助辅助线,2运用等腰三角形
性质定理“三线合一”联系实际,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和练习,回顾课前引入的问题,用你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教学过程预设(三主三步)生成EDCBABCBCAD三、分层练习:基础练习⒈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
的顶角为。⒉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80°,它的底角为()A50°B80°C20°D80°或50°3、(中考太原)如图,在Δ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高,BC=4,则DC=。4.如图,在ΔABC中,AB=AC,BD=CD,∠1=
20°,则∠2=____5(中考南通)如图在等边∆ABC中,两条中线BD和CE交于点O,则∠BOC=()A60°B90°C120°D150°方法总结:1知一角求两角,注意分类讨论。2知一线得两线。“三线合一”可以帮我们解决线段的垂直、相等、以及的相等
的问题。巩固提高6如图∆ABC是一个屋顶的平面示意图,已知AB=AC,立柱AD⊥BC,底角∠B=35°则顶架上∠CAD=。7如图,点P为等边∆ABC的边BC上的一点,且∠APD=80°,AD=AP,求∠DPC度数。ABCD6题AD
AODECB拓展延伸8(中考杭州)如图:点B、C、D、E、F在∠MAN的边上,∠A=15°,AB=BC=CD=DE=EF,求∠MEF的度数课后作业:1教材66页习题1,2,3题2作业本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