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习题训练》教学设计2-九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共(8)页,86.73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7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九年级数学试题精讲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试卷中出现典型题目,共同分析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双基,拓展知识视野;2、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提炼升华,在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及多题归一,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信息,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对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纠错。(三)情感与态度:1、通过激励评价,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
作精神,积极投入到后一阶段复习中去。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因素,体验易题大意境,注重逻辑思维形成的过程,培养理性、认真的学习态度,二、讲评重难点重点:分析错误原因,提炼方法,激活思维,注重知识的整合,渗透数
学思想。难点:对综合题的分析及解综合题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评方法:1、学生自我分析、纠正问题;2、同学间相互讨论错误问题原因;3、教师引导、分析问题,纠正错因;4、拓展练习,开拓思维,巩固知识点。教学手段:借助黑板,进行讨论、演示等多种启发性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题目展示与讲解题目一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1)如图,a=﹣1,b=7时①求线段AB的长;②若点P为数轴上与A、B不重合的动点,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在数轴上运动时,MN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2)不相等的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Q,如果|a﹣c|﹣|b﹣c|=|a﹣b|,那么,Q点应在什么位置?请说明理由.试题分析:(1)①根据数轴与绝对值知
,AB=|OB|+|OA|;②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运动时;②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③当点P在点A的右侧运动时.分三种情况讨论可求线段MN的长;(2)分b>a时;a>b时;分两种情况讨论可得Q点
应在的位置.试题解析:(1)①AB=7﹣(﹣1)=8;②当点P在点A的左侧运动时MN=NP﹣MP=BP﹣AP=AB=4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B=4当点P在点A的右侧运动时MN=MP﹣NP=AP﹣BP=AB=4;(
2)|a﹣c|是A,Q间的距离,|b﹣c|是B,Q间的距离,|a﹣b|是A,B间的距离.|a﹣c|﹣|b﹣c|=|a﹣b|,当b>a时,Q在B的右侧;当a>b时,Q在B的左侧.题目二如图,O为等腰三角形ABC内一点,⊙O与△ABC的底边BC交于M,N两点,与底边上的高AD交于点G
,且与AB,AC分别相切于E,F两点.(1)证明:EF∥BC;(2)若AG等于⊙O的半径,且AE=MN=2,求四边形EBCF的面积.解答:(1)证明:∵△ABC为等腰三角形,AD⊥BC,∴AD是∠CAB的角平分线,又∵圆O分别与AB、AC相切于点E、F,∴AE=AF,∴AD⊥EF,∴E
F∥BC;(2)解:由(1)知AE=AF,AD⊥EF,∴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又∵EF为圆O的弦,∴O在AD上,连结OE、OM,则OE⊥AE,由AG等于圆O的半径可得AO=2OE,∴∠OAE=30°,∴
△ABC与△AEF都是等边三角形,∵AE=2,∴AO=4,OE=2,∵OM=OE=2,DM=MN=,∴OD=1,∴AD=5,AB=,∴四边形EBCF的面积为×-××=.题目三: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x+12的图象
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y=2x交于点C.(1)过B点作直线与x轴交于点M,若△ABM的面积为24,试求点M的坐标.(2)如图2,∠AOC的平分线ON交AB于点E,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结
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在图2中画出点P和点Q,并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在y=-2x+12中,令y=0,解得:x=6,令x=0,解得:y=12,则A的坐标是(6,0),B的坐标是(0,12),设点M的坐标的坐标是(a,0),
则12|a-6|×12=24,解得:a=2或10,∴M(2.0)或(10.0);(2)存在.由题意,在OC上截取OH=OP,连结HQ,∵OP平分∠AOC,∴∠AOQ=∠COQ,在△POQ和△HOQ中,OH=OP∠
HOQ=∠POQOQ=OQ,∴△POQ≌△HOQ(SAS),∴PQ=HQ,∴AQ+PQ=AQ+HQ,当A、Q、H在同一直线上,且AH⊥OC时,AQ+HQ最小.即AQ+PQ存在最小值.解方程组y=−2x+12y=2x,解得:
x=3y=6所以C(3,6),OC=35,S△ABC=(三)简单总结:要夯实基础,学会举一反三,并在平时注意多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四)教学反思: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目的在于查漏补缺。本次教学我遵循3点原则:1、充分备课原则。及时认真地批改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这是教
与学的反馈,是诊断学生学习症结的重要途径。其次要统计各种数据,记载学生的典型错误,分析错误生成的原因,然后再根据上述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后再根据教学需要制成课件,发挥多媒体的功能。2、启发性原则。讲评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分析得失
,掌握正确的解法。因此,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多想多说多归纳,注重逻辑思维形成的过程,尽量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变式,多发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突出重点原则。要根据试卷的特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确
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内容,要突出解决三、四个问题,重点讲解部分试题而非试卷中的每一道题。使讲评课起到强化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的作用。4、鼓励性原则。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是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要善于挖掘学
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成绩,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对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要和学生共同研究发现正确的解法,使他们感到成功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