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6)页,28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第4节《中国的河流与湖泊——黄河》第1课时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本节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我采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二、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材分析本节黄
河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贡献和忧患”、和“黄河的治理”。其中“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介绍了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介绍了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常决堤改道,泛滥成灾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
响,也就是黄河的“忧患”。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后者,把凌汛问题作为“阅读”来处理的。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
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
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黄河的治理”介绍了黄河的治理。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
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得防洪和防沙并举。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开始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本课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析图内化知识的逻辑思维。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自
然课、语文课以及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本课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本课知识理解浅显,缺乏系统的归纳。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分析过程与方法的提炼。另外,初一学生生性活泼,课堂形式不宜单调。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2)
掌握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措施。过程与方法:(1)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郑州市桃花峪.(2)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
因,黄河水害的原因,以及对黄河的治理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
,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2)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六、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难点:黄河“地上
河”的成因七、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法、归纳总结法学法指导:读图观察、合作探究八、课时划分(计划用两课时)黄河的源流概况、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巨大贡献(1课时)黄河的忧患与治理(1课时)九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课件播放教师:她从高原走来;她是一碗水半碗泥;她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学生观看视频,直观感知黄河,回忆关于黄河的诗句。用视频导入,直观形象,引起学生兴趣,导出本课学习
内容。承转过渡PPT出示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做到心中有数第一站走近黄河掌握:1.源流概况2.河段特征活动一:小组学习解密黄河分发学习任务卡PPT展示要求:每个任务卡中有一组关于黄河的数字或者词语等关键词,如:2,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泾渭分明;0
,5,0,5;两个城市——河口,桃花峪;四大地形区。本组成员共同解开这些关键词语所描述的黄河的哪方面基本概况。小组合作,解密卡片上的数字、成语、诗句、城市,积极思考所指的含义。通过解密一些符号来了解黄河源流概况,避免死记硬背活动二:图话黄河分析概括PPT出示上游的黄河说:“我穿过危岩耸立的
龙羊峡,闯过峭壁的青铜峡,奔腾怒啸,百折不回。”配上黄河上游的图片;中游的黄河说:“我越过黄土堆积的高原,走过九曲十八弯,重新装点着壶口巨澜。”配上中游的图片;下游的黄河说:“我载舟鼓帆,亦决堤覆舟,扰乱了人们的安宁。”并配以地上河
的图片。紧接着出示黄河各河段年平均含沙量图,用数字说话,深度分析各河段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教师: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水量大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汛期、流速、水位等方面来概括。我们一起来概括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上游:多,大,丰富。中游:多,多。下游:流速,泥沙,
形成河。模仿不同的语气说出黄河的心声学生合作完成各河段含沙量的变化及原因。并积极展示学生积极思考并填空从模拟黄河的语言先感知黄河上、中、下游的不同,为后面做铺垫。这一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归纳现象、总结提炼原因的能力。及时总结,加强记忆
承转过渡不同河段的黄河这么调皮,甚至没心没肺,但请不要忘记她也曾经善良过。第二站感恩黄河了解:黄河的巨大贡献课件:PPT出示图片提到黄河,我们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母亲河”观察以下图片,说说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贡献?教师:强调水能资源丰富,注意主要水电站的名称和位置;强
调塑造平原、灌溉水源,其中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位置要注意,并指出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学生看图说话,说说黄河有哪些巨大的贡献。学生填注图中的内容,强化记忆。从图片中筛选信息,提取关键词,理解黄河的巨大贡献理解黄河
的贡献,加深印象。承转过渡在我们的心目中,黄河像母亲一样,是伟大的,是无私的,那在你的笔下它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为母亲河画像。第三站绘画黄河绘图落实教师分发绘画纸指导学生绘制黄河水系图绘制一幅黄河水系图,要求有标注以下内容。A.发
源地名称和所注入的海洋B.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C.两大支流(渭河和汾河)D.河套平原、宁夏平原E.三门峡、小浪底学生按要求完成画图可有一名学生在黑板完成推选优秀的交流展示亲手绘制黄河水系图,把文字知
识图示化,清晰明了。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落实了知识要点。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河流的分析方法:河流概况河流河段特征(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开发和应用;黄河母亲河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它也有它的心酸,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下节课再见。课堂检测1.上、
中、下游分界点:A______、B________。2.支流名称:(1)______(2)________。3.黄河发源于_____省,入海处所在地是_____省4.黄河流经的地形区:(3)高原、(4)高原(5)高原、(6)平原十、板书设计
3.4中国的河流与湖泊——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