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5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30.500 KB
  • 2022-11-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doc,共(2)页,3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是()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B、任何生物都要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D、生物体的器官因为经常使用而变得发达,并且这

种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C、变异是有害的,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3、达尔文的一部巨著,用自然选择学说成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这本巨著的名称是(

)A、《进化论》B、《人工选择》C、《物种起源》D、《自然选择》4、下列不属于生存竞争的是()A、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B、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C、狼与鹿的捕食与反捕食D、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氮素,根瘤菌从大

豆中获取养料5、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是()A、金丝猴B、大熊猫C、猕猴D、黑猩猩6、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蛋鸡每年可产卵200—300个,这种进化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生存环境不同D、食物不同的结果7、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

、产生了有利变异B、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C、产生了不利变异D、产生了不遗传的变异8、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A、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C、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

积累形成的9、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现代雄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保卫自己的需要D、繁衍后代的需要10、生物进化的内因是()A、遗传和变异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D、适者生存11、关于生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个体之间的斗争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C、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D、生存斗争对生物种族的繁衍不利12、达尔文在北大西洋东部的马德拉群岛上发现有550种昆虫,其中有200种昆虫的翅已退化,不会飞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C、定向变异的逐代遗传D、用进废退13、抗流感的疫苗过几年就要更新,目的是要克服病毒对原疫苗所产生的抵抗性。这种抵抗性是由于()A、人工选择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种内斗争的结果14、按照达尔文的自

然选择学说,引起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具有好斗的本能B、生物繁殖力强,而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C、生物繁殖力弱,而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D、生物繁殖力强,而食物和空间是无限的15、由原鸡进化成现在的芦花鸡、莱杭鸡、九斤黄等,这是由于()A、

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C、变异D、生存斗争16、家兔的盲肠很发达,人类的盲肠已退化,这一事实可解释为()A、人类起源于兔类B、他们共同起源于水生动物C、他们共同起源于单细胞动物D、自然选择的结果17、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

最多的,形成这么多的金鱼品种的原因是()A、金鱼适应不同环境B、我国水域辽阔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18、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A、环境变化的结果B、自身努力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