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第一课时》【效果分析】-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共(2)页,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6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第一课时》效果分析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学案批改、当堂检测等手段,我现将本节课的效果分析如下:1.通过课堂观察、跟踪训练、学案批改等手段,发现学生在自学阶段对教材的勾画重点不突出,个
别指导后有所改善,所有同学都能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关键词、句,能抓住本节的重点,并且能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在自己学教材和观看微课后,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了学习目标要求的“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描述神经元的结构”。这通过课中的指图说图
,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记忆类知识掌握的挺好。2.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原因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如探究一利用模型,突破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三者的辨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模型,能初步总结三者的关系,这通过课堂中的跟踪训练,学生回答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好。3.通过合作探究后的展示,可以看出对
“神经元的功能”学生能够找到答案,但具体的怎样传递还需要合作解决,具体措施的提出也能提出基本思路,但有可能不完善,但通过老师补充、整理,学生也有了总体把握。4.最后的通过学生完成的学案和当堂检测题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本节的知识掌握的都较好,并且能够当堂
记住相关基础知识,当堂检测第1、2题注重基础知识考察,3、4、5题注重易混淆概念辨析,第6题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4、5、6题大约各有5名同学没有掌握,可以看出新学概念的辨析对刚刚接触生物学习的初一学生是
有难度的,可见还需加强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教学设计。总之,通过各种手段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最好,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大部分能理解应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基本的认识,希望他们能更好的内化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