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考点1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备战2019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含解析).doc,共(20)页,757.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50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点1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1.977gL−,约是空气密度的1.5倍。(2)CO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还会溶
解得更多。(3)CO2有三种状态变化。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CO2叫“干冰”。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①CO2不支持燃烧,不是绝对
的。如镁可以在CO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故强调“一般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②CO2不能供给人和动物呼吸不是因为CO2有毒,而是因为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环境中,人和动物易缺氧而窒息
。③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时,要进行灯火试验,防止洞内二氧化碳含量太高而使人窒息甚至死亡。(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常温下的稀溶液中,加热或长
期放置会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红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
成紫色。(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CO2与Ca(OH)2发生了反应:Ca(OH)2+CO2CaCO3↓+H2O。生成物CaCO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
悬浮在水中形成了悬浊液,就出现了浑浊现象。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或检验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如有反应CO2+C2CO中,CO2提供氧将碳氧化为CO,CO2失去氧被还原为CO,所以CO2是氧化剂,具有氧化剂。(5)二氧化
碳在叶绿体的作用下能发生光合作用:22612622CO+6HOCHO6O⎯⎯⎯→+光照叶绿体。3.二氧化碳的检验燃烧的火柴深入到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火柴熄灭,能够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不能用该实验现象来鉴别二氧化碳,因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如氮气、稀有气体、二
氧化硫等。故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的用途(1)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来灭火。(2)“干冰”可作制冷剂,用来保存食品和进行人工降雨。注意:干冰升华时吸热,因而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舞台上的云雾是通过干冰升华形成的,但云雾并不是干冰或二氧化碳气体,而是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得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云雾即是水雾。(3)二氧化碳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来制纯碱、尿素和汽水等。(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温室里可施用二氧化碳作
肥料。5.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①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②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增强。(2)
温室效应①形成机理: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
)等。③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a.全球变暖。b.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的多样性。c.两极、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d.气候反常,灾害性天气频发。e.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④对策a.国际合作,签订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限制二氧化碳
的排放。b.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c.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e.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注意:(1)人在受CO的毒害时不易察觉。而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CO,因此,为了能起到警示作用,而人为加入了一种有特殊气味的物质。(2)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一氧化碳
气体的收集应采用排水法;又因一氧化碳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且有毒,故不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发烫。将烧杯迅速正
立,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2)还原性①反应原理:CO+2CuO2Cu+CO2↑②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CO在反应中夺取CuO中氧生成CO2,表现出CO的还原性,作还原剂;CuO中
的氧被夺去发生了还原反应,是反应中的氧化剂。注意: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
合气体引起爆炸。④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22CuO)。⑤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3)毒性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会危及生命。②一氧化碳中毒处理方法:轻度的
应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重度的应立即就医。3.一氧化碳的检验点燃待检气体,先用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无水珠,再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出现白色浑浊物,则为一氧化碳气体。将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O,若出现红色物质,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待检气体
为一氧化碳。4.一氧化碳的用途(1)一氧化碳能燃烧且放出大量的热,可作燃料。(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
Z#xx#k.Com]色态[来源:学|科|网]无色无味气体无色无味气体[来源:Z&xx&k.Com]密度比空气略小比空气大水溶性难溶于水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2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般情况下)还原性C
O+2CuO2Cu+CO2↑不具有还原性氧化性不具有氧化性有弱氧化性C+CO22CO与水反应不能和水反应能和水反应H2O+CO2H2CO3与石灰水反应不能和石灰水反应能反应CO2+Ca(OH)2CaCO3
↓+H2O毒性有毒无毒碳元素的化合价+2+4用途燃料、冶炼金属灭火、制冷剂、化工原料、温室肥料四、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碳的转化关系是推断题常用的素材,其中黑色的氧化铜被碳或一氧化碳还原为红色的铜,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解答相关推断题的题眼。考向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典例1下列关于C
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检验CO2可用澄清石灰水B.在标准状况下CO2密度比空气小C.CO2可以用来灭火D.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解析】A、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变浑浊则是二氧
化碳,故正确;B、在相同状况下CO2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故可以用于灭火,故正确;D、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正确。故选B。【答案】B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有毒,量多会致人死亡考向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典例2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
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实验只说明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实验时,通入纯净一氧化碳的同时,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解析】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物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均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B、该实验说明了一氧化碳具有
还原性,氧化铁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铁呈红棕色,生成的铁粉呈黑色,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D、实验时,先通入纯净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
管加热,否则有可能发生爆炸,故D错误。故选C。【答案】C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D.冶金工业常用
一氧化碳作氧化剂冶炼金属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变化中属于大自然缓解温室效应的是A.含碳燃料燃烧B.微生物分解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3.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4.除去一氧化
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的方法是A.点燃混合气B.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通过灼热的氧化铁5.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用途:CO2可
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缺少必须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B.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C.一氧化碳有毒,燃着
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人中毒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7.能用于鉴别空气、二氧化碳、氧气的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是A.加入澄清石灰水鉴别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D.比较气体的密度8.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
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能
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C.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防止温室效应的根本对策D.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9.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2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过滤,测得溶液质量减少5.6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
素的质量分数为A.21.0%B.27.3%C.33.3%D.37.5%10.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
时无明显现象(提示: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蓝);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CO,一定没有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和H2,一定含有COC.原混合气体中一
定含有CO2,可能含有CO,一定没有H2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11.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12.利
用所学的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活性炭由于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可以除去冰箱内的异味。(2)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3)冬天用木炭烤火容易产生_
_______(填化学式)使人中毒。(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古人炼铁、炼铜、炼锌的场景。(1)图1中,古人将木炭与铁矿石堆入炉内,并鼓入空气,利用生成的CO将Fe2O
3转化为铁单质。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为了保持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使木炭充分燃烧,不断拉动风箱可以使
木炭充分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古人将铁片放入富含硫酸铜的小溪中,获取铜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图3中,古人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和木炭一起密封在泥罐中,在下面垫上煤炭加热,冶炼锌单质。泥罐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ZnCO3ZnO+CO2↑CO2+C2COZnO+COZn(气态)+CO2其中,用
泥罐密封是炼锌的关键,请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1)装置及反应原理探究①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CO2和H2O的反应)(2)产物成分探究[查阅资料]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Ⅱ、Cu2O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Ⅲ、Cu2O+H2SO4CuSO4+Cu+H2O。[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
Cu;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2O;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
________________。[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实验人员红色固体(g)剩余红色
固体(g)实验结论甲7.23.2___________乙4.082.48___________[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1.[2018·兰州]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化学物质,绝大部分
对人体有害。其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物质是A.一氧化碳B.尼古丁C.焦油D.苯并芘2.[2018·桂林]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灭火B.制汽水C.人工降雨D.填充探空气球3.[20
18·湘西州]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C.CO2不溶于水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4.[2018·广安]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选项应用原因分析
A6000L氧气可加压装入40L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B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D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放热5.[2018·长沙]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
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CO可用于冶炼金属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6.[2018·衡阳]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
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7.[2018·宁波]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
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可生成盐8.[2018·葫芦岛]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或用途,判断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溶于水9.[2018·河池]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
的是A.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是碳的化合物D.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CO2转变成CO10.[2017·台州]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的是A.紫色石蕊变红色B.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熄灭D.杠杆左高右低11.[2017·武汉]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
换反应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12.[2016·潍坊]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
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选项xyzAO2H2SO4紫色石蕊试液BCO2H2O无色酚酞试液CCOCa(OH)2紫色石蕊试液
DCO2NaOH无色酚酞试液13.[2016·邵阳]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
答:(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2)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D【解析】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
高会引起温室效应,正确;B、二氧化碳气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成分,正确;C、固态二氧化碳是干冰,干冰易升华吸热,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正确;D、二氧化碳没有毒,错误。故选D。2.【答案】D1.【答案】D【解析】含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重温室
效应,故A错误;微生物分解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故B错误;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故C错误;光合作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含量,故D正确。故选D。学科~网2.【答案】A【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错误;B、一氧化碳难
溶于水,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正确;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正确。变式拓展考点冲关故选A。3.【答案】C【解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故选C。4.【答案】B5.【答案】A【解析】A、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
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故选A。6.【答案】D【解析】A、微量元素缺乏或摄入过多,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错误;B、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于
水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错误;D、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
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正确。故选D。学科!网7.【答案】B【解析】A、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不可行,故选项错误;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
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故选项正确;C、用带火星的木条,只能鉴别出氧气,不可行,故选项错误;D、比较气体的密度,操作非常麻烦,不是最简便的方法,故选项错误。故选B。8.【答案】A【解析】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大气
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错误;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温度的重要气体,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正确;C、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防止温室效应的根本对策,正确;D、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中有
新物质甲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A。9.【答案】D【解析】设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x。CO2+Ca(OH)2CaCO3↓+H2O溶液减少的质量44100-44x5.6g44x=565.6gx=4.4g4.4g二氧化碳
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g44=1.2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g100%3.2g=37.5%,故选D。10.【答案】C11.【答案】B【解析】A、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会出现颜色变化,不符
合题意;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符合题意;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会观察到颜色逐渐变浅,会出现颜色变化,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色,会出现颜色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1)吸附性(2)稳定(3)CO(4)构成两物质的分子不同(5)CO2+Ca(OH)2CaCO3↓+H2O【解析】(1)活性炭由于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内的异味。(2)书
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3)冬天用木炭烤火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两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5)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
)2CaCO3↓+H2O。13.【答案】(1)Fe2O3+3CO2Fe+3CO2(2)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3)Fe+CuSO4Cu+FeSO4(4)防止Zn、CO与氧气发生反应【解析】(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
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不断拉动风箱可以使木炭充分燃烧原因是: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4)用泥罐密封是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与氧气发生反应,防止还
原剂消耗,同时防止生成的锌与氧气反应。14.【答案】(1)①干燥一氧化碳②C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2CO+O22CO2(2)【猜想假设】红色固体含有Cu2O和Cu【实验结论】Cu2O【数据处理】假设二成立假设三成立(2)【猜想假
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可能只有一种物质,也可能是含有Cu2O和Cu。【实验结论】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所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2O。【数据处理】设参加反应
的氧化亚铜质量为x。Cu2O+H2SO4CuSO4+Cu+H2O固体减少14480x4g14480=4gx解得x=7.2g,所以红色固体全部是氧化亚铜,假设二成立。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质量为y。Cu2O+H2SO4CuSO4+C
u+H2O固体减少14480y1.6g14480=1.6gy解得y=2.88g,所以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质量是2.88g、铜的质量是1.2g,假设三成立。1.【答案】A【解析】一氧化碳易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
和血红蛋白的结合,使人体中毒死亡。故选A。2.【答案】D3.【答案】C【解析】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能从一个容器倾倒
到另一个容器,故选项说法正确;C、CO2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D、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学科#网4.【答案】B【解析】A、分子之间有间隙,可以被压缩,氧气被压缩是由于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而分子的大小和种类没有变化,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可以在自来水
厂用于净化自来水,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夺取氧的能力,具有还原性,故可以冶炼金属,错误;D、人工降雨的过程是将干冰洒在云层,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使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形成雨水,错误。故选B。5.【答案】D【解析】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
、直通中考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故选D。6.【答案】A7.【答案】A【解析】A、由化合价原则可知,C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推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A错误;B、根据C
O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根据CO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故C正确;D、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可
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故D正确。故选A。8.【答案】B【解析】A、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错误;B、木炭和一氧化碳均具有可燃性,都可以作燃料,正确;C、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石墨很软,错误;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故选B。9.【答案】D【解析】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错误;B、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
单质,错误;D、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CO2转变成CO,是高炉炼铁中重要的反应之一,正确。故选D。学科%网10.【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
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
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答案】C12.【答案】D【解析】A、氧气与硫酸不反应,烧瓶中的压
强不变,不会出现液体上升的现象,错误;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错误;C、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烧瓶中的压强不变,不会出现液体上升的现象,错误;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压强变小,液体会上升,生成
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故选D。13.【答案】(1)CO2(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或作还原剂)(3)C+2CuO2Cu+CO2↑【解析】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D为红色单质,则D为铜。A为黑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
,所以A为碳。碳不完全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还原剂,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故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1)C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一氧化碳是一种还原剂,能
够燃烧,常用作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3)氧化铜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2CuO2Cu+CO2↑。